手機號碼:18605220022
地 址:揚州市邗江區(qū)維揚經濟開發(fā)區(qū)創(chuàng)業(yè)園中路9號
說起下水道,相信大家都還記得《速度與激情》中下水道 內的逃亡,下水道足足有一人多高,在我們看過的許多外國大片中,下水道都是主人翁逃生所*的途徑。如電影《肖申克的救贖》中主人翁就是越過下水道而逃出生天的;還有美劇《越獄》,男主角背上錯綜復雜的監(jiān)獄下水道地圖,相信許多人都仍記憶猶新。維也納下水道公司戈特沙爾甚至將下水道發(fā)展成了一個旅游景點,如今在歐洲這種“重口味”的旅游卻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得歡迎。而在中國真正稱得上“下水道”的,就只有100多年前德國人在青島修筑的那部分了。這部分下水道zui高處可以達到2.5米以上,寬度在3米左右。下水道拱璧上每隔幾米便有一條直徑三四十厘米左右的水管,有的在兩側,有的就在頭頂上方。在下水道的一個節(jié)點處,有一個6級臺階將下水道分成兩層,上下兩條水管的落差非常大,而且左右兩側還各有一條寬約一米的下水管,整個節(jié)點空間寬闊,猶如一座地下房屋。
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今年7月29日山西太原在一場強降雨后,積水使路面變成波濤滾滾的“湖面”的景象。不僅太原,國內各個大都市“被水鄉(xiāng)”,北京圓了“水鄉(xiāng)夢”,上海地鐵現(xiàn)“水簾洞”,武漢高校“操場暢游”,杭州西湖再現(xiàn)“水漫今山”。如此之多的城市都不約而同的出現(xiàn)城市內澇問題。
我們的政府可能沒注意到嗎?當然不可能,那為什么還會這樣呢?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新中國剛成立時,*們在城市建設領域的經驗是一片空白,所以建設城市排水系統(tǒng)的經驗全是從“蘇聯(lián)老大哥”那里學來的。北京、廣州、沈陽、天津、武漢……一批重點城市和新興工業(yè)城市,是在蘇聯(lián)專家的指導下建設起了現(xiàn)代化排水工程,蘇聯(lián)的“地下管網式”排水設施被全盤復制到了全國。這些排水管口徑小,承載能力十分有限,難以應對大量的來水。蘇聯(lián)緯度高,降水較少,這個問題并不凸顯,可是我國位于季風帶,東部和中部的大多地方時季風氣候,夏秋季節(jié)降水多,廣州更是高達1600毫米。 而且,我國的城市排水系統(tǒng)建設重污水、輕雨水,大部分城市都沒有專門的雨水管道,雨水管和污水管基本是上是混合在一起的。而我們的科研也偏重于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究,而對城市排水管網領域關注不足,所以,在中國大部分城市都是只有“污水管”而沒有“下水道”的。 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鄭興燦說,“關注城市排水問題,不能光盯著平排水管道,許多問題不是出在管道上,而是出在城市本身。”的確,在我們的城市不斷發(fā)展的過程中,湖泊河道、草地、裸露土地等不斷被占為建筑用地。人們大量使用水泥、柏油、混凝土等材質覆蓋土壤表面,形成了大面積幾乎*隔水的封閉地表,降落到地面的水難以向土壤下滲,形成地面積水,于是一場大雨,城市被積水淹沒就是理所當然的了。 此外,“雨島效應”也對城市內澇起到*的作用。和我們熟悉的“熱島效應”類似,“雨島效應”也是伴隨著城市而生的,其顯著特征是和周邊的地區(qū)相比,城市中局部降雨量增加,降雨次數增加,暴雨和冰雹的次數也相應增加。“近年來,北京城區(qū)降水量大于郊區(qū)平原的趨勢日趨。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,城區(qū)年降水比郊區(qū)多60毫米,相當于每年多了一場暴雨雨量。”劉延凱如是說。 也去,你不禁想問,這些我們的政府不知道嗎?不,他們是知道的,可是,他們仍將地面上光鮮亮麗的城市建設作為*的政績標準,據我所知,有的城市就花高達億元的資金修建一座已然不存在許多年的佛塔,面子工程和可怕!反映到更深層次的問題,我們的政府官員還不夠尊重人權、不夠珍愛生命,如果真的愛護生命、尊重人權,就應該把百姓的生命財產看的高于一切,那么城市內澇問題早就該部這么嚴重了。當然,我國的城市內澇法律空白,相關的法律法規(guī)不完善也是一個重大問題。
難道在現(xiàn)有的條件下,我們就真的無法應對暴雨嗎?不,可以的,在北京“7.24”暴雨中,北京市氣象局提前3天發(fā)出預警,當天的防汛指揮中心市長親自坐鎮(zhèn),相關政府部門聯(lián)合行動,5000余名干部職工一起動員,成功應對了這次暴雨襲擊,總結起來也就八個字:預警及時,行動得力。